查看原文
其他

“这些地方总要有人去,为什么不能是我?”

偏远、艰苦,有编制。假如有这样一份工作,你愿不愿去?
今年,11名河北保定学院2024届毕业生,选择向西4000公里,去往新疆且末县成为一名教师,用青春和热血,为祖国西部发展贡献力量。央视新闻《相对论》记者庄胜春与他们一起“西进”,记录下了他们的苦与甜。回顾详情

这样一条充满艰辛的“西进”路,多年来吸引着一批又一批青年前往。许多网友在#央视新闻的留言板 写下了自己的故事。

他们中,有人正朝着“西进”的方向努力;

有人已在“西进”路上走了很远很远;

还有人,正是因为这群“西进”的人,生活中透进了不一样的光。

到底为什么要去这么艰苦的地方?他们给出了答案↓

“他们希望我走出去

但是我想走回去”

我的家乡是一个贫困县,虽然摘了帽,但依旧穷,我的愿望就是留下来,或多或少给家乡出一点力吧!

——巴咔巴咔米洛

我是20—21届的西部计划志愿者,服务于新疆和田。我从大三就下定决心要参加一个支教团,最终在大四毕业实现梦想。让自己没想到的是,也就是这一年让我做出了人生最大的决定一一到西部去,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,有些事情总得有人干。这三年,我来内地读硕士,然后再回到新疆,建设新疆!明年毕业,现在已经在准备如何回去了。

——BOOM莎咔拉咔

我来自云南偏远山区,在父母的期望和老师的支持帮助下,走出了大山,他们希望我能够走出去,但是我想走回去。希望在我的努力下,能够让更多有梦想的人也走出去,看看山那边到底有什么。现在我是一名师范生,我也希望以后能够成为一名老师,影响更多的人。——周红阳

如果说,且末县的人从小看见的是沙漠,无边无际的沙漠,那来自贵州的我从小看见的便是山,绵延不绝的山。填报志愿的时候,很多人想要离开家乡,但我决定回去。我的同学里,有早早结婚生子的人,也有离家打工的人,他们本不应该停止于此,本应该和我一样、和很多人一样来到远方。或许正是这一份心,让我做出了选择

——陈曼妮

“说什么去不去

我已经在了”

已经来到了祖国的最西端,帕米尔高原上,慕士塔格峰下,准备为祖国奉献青春了,来之前确实犹豫过,但这些地方总是要有人去的,这个人为什么不能是我呢

——挥发的乙醇君

教龄十年,在第十一年的路上。新疆这片神奇的土地,拥有无限可能。作为一个园丁,我觉得自己每天做的事,是在沙漠里面种玫瑰,不气馁,不后退,只要能够带领沙漠边的孩子见山见海见世界,让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,就是我给自己的青春写出的最优注解。

——二不兮兮

很开心自己曾是一位“西部志愿者”,用三年不长不短的时间,贡献自己的青春,绝不会留遗憾。我帮扶了7对贫困户,2022年冬季,一位奶奶因病去世,她临终前坐在轮椅上牵住我的手,颤颤巍巍地说舍不得我……这件事对我的影响很大,当我有更多的人生选择时,我还是扎根到了基层。——YR作为定向教师,我想说,我们从不会为过去填报志愿的决定而后悔,有一份热发一份光。我们会尽己所能,去为深山乡村里的孩子,提供我们能做到的最好的教育。

——清梦赠落花

“西进”路上也有纠结迷茫

走到终点需要勇气

我是一名定向西藏的师范生,在报考该项计划时其实我也很纠结、焦虑、害怕,迄今为止仍是。离家的距离,周围的陌生,学生对我是否接纳,家长对我是否认可,这些都让我担忧,也害怕自己无法坚持。所以,那群去到且末县的教师们,他们真的很伟大!

——卢梓玮

来这边第二年了,也经历了身边人的更新,虽然也有艰苦和困难的时刻,有迷茫和压力,但是还是很珍惜在这边的每一天,和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做一些有意义的事,也在思索如何真正为西部做些实在的贡献

——尺梵风将

且末的条件是极其艰苦的,我可能会打退堂鼓,我不想离爸爸妈妈那么远,也可能吃不了那么多苦。当看到且末的学生不知道上海这个城市的时候,我觉得他们真的需要老师带他们认识外面的世界,告诉他们,山的那边是海,是用信念凝成的海。当我看到一名教师能帮助那么多学生,有那么大的力量后,我很震撼,也改变了一些之前的想法。

——付桓铱

“虽然很艰苦

但是……我舍不得走”

我去了且末旁边的于田县支教。实话说,工作的时候是有一些痛苦的,缺老师、工作量大、记名字困难、物资不丰富,但最后也舍不得走,很爱很爱很爱这里的孩子们,希望教过的每一个小朋友都能走出沙漠,看看外面的世界。

——黛玉啥都吃

我去了五年了,真的需要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。没有城市的繁华,买日用品也困难……同一批报到的同事有的坚持三个星期就走了,我坚持了五年

——征鞍又拂雪中花

大学一毕业我就参加了西部计划志愿活动,这里周围都是沙漠,平时都不敢开窗,其他的就不说了,虽然条件很艰苦,但是我觉得我的人生经历会因此而变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——一颗柠檬气泡猫 

他们培育的小红柳

已经走出茫茫大漠
我就是新疆长大的,小学时印象最深、最温暖的就是支教老师带来的,他们走的时候我哭得可难过了,很舍不得。后来,我考上了内高班,去了上海念高中,一步步走过来都很感激党和国家,也感谢他们,让我能看到更加不一样的世界

——是思凡呐啊啊

小时候,我们几个村的孩子每天赶十几里路挤在土墙黑瓦之下听着老师讲课,当然,老师也是稀缺的,四位女老师撑起了整个幼儿园。那时我就意识到,在更多像我老家这样的乡村地带,是需要老师的,这也坚定了我想成为老师的心

——何婧华

感谢这些来西部教书的同学,我是新疆且末人,也是这些援疆老师带出来的孩子,作为他们培育的小红柳,我们已经走出茫茫大漠,走向全国各地——你的-瑞

大四师范生在读,今年夏天刚结束一学期的支教从新疆库尔勒回来。相对内地而言,西部确实要落后一些,学生的基础薄弱很多,抵达实习地后学校缺老师,教学任务和科室工作两手抓。每天苦中作乐,也体验到了很不一样的风景和文化。临走的时候好多学生给我写明信片,其中有一个小孩写道:“是你的出现,让我对上大学有了更好的期望。”不后悔20岁去新疆,以后有机会的话我会继续参加支教活动。最后,留下一句学生写的话——沙漠里开不出牡丹花来,但有胡杨,屹立不倒

——小靓闪闪
记者手记

我是记者庄胜春。发这条蹲点前,我没想到,评论区里会吹响“集结号”,这么多有着类似经历的网友涌进来。

特别要说明的是,其中部分留言,来自陕西一所师范类高校的老师。他在公选课上播放了我们的视频,收到了二十几位同学、总计近一万字的 “观后感”……

是啊,我们讲述的,是11位“西进青年”的故事,也是好多人、一代代人的故事。

既然你有缘看到这儿,请查收一份“彩蛋”吧!下面这条视频,是在且末县城和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交界处,我远远看到沙丘中有几个“小点”。脱了鞋跑过去,认识了这样一个“西进家庭”——

我们都难免怀疑过,一个小小的自己,能改变什么

但你看啊,一个个小小的自己,就像一颗颗滴灌的水珠——这个年底,塔克拉玛干,这片世界第二大的流动沙漠,就要被绿色“锁住”了,身在其中,真是觉得不可思议。只有荒凉的沙漠,没有荒凉的人生”,这一处标语,立在去且末的沙漠公路上,立了几十年。第一次看见,就很心动。当我看到上面有一条留言说:“且末县的人从小看见的是沙漠,无边无际的沙漠,那来自贵州的我从小看见的便是山,绵延不绝的山。”我更觉得,这句话,不止是给沙漠里的人,而是给我们所有人的箴言。

他们说
“祖国需要的地方
就是我的岗位”
谢谢你们的选择和坚守
现在的偏远地区
将来定会是一片热土!

编  辑 | 程俊睿

校  对 | 刘佳玉  

审  核 | 袁龙刚  白怡暄  张   帅

来  源 | 微信公众号“央视新闻”


往期推荐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三秦学子陕西学联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